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84.我看到一个秃头,不过只看到它的顶部,就是头顶骨;我听说,那些一年内就要死去的人就会看到这种异象,于是他们便做好准备。木星人并不害怕死亡,只怕离开妻子,孩子或父母;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死后仍继续活着。他们知道自己不会丧命,因为他们就要上天堂了。所以,他们不将其称为死去,而是称为变成天堂。在木星,那些生活在真正的婚姻之爱中,并如父母所应该的那样照顾自己的孩子之人不会死于疾病,而是平平安安,好像睡着了;就这样从这个世界转到天堂。
按我们地球上的年龄来算的话,木星人死亡时的年龄是三十岁。他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死去,是出于主的旨意,以免人口增长过多,超出这个星球所能承受的。他们到了这个年龄后,就不肯像那些还没有到这个年龄的人那样被灵人和天使引导;因此,灵人和天使很少靠近那些年纪大的人。他们发育成熟的速度远比我们地球人快得多,并且在刚成年,即青春萌动时就结婚。然后,他们的快乐就是爱自己的妻子或丈夫,照顾自己的孩子。诚然,他们也将其它快乐称为快乐,但相对来说都是外在的快乐。
4341.“同他一齐来的还有四百人”表一种状态,在此表神性良善与真理在属世层里面结合时的状态,因为这种结合就是所论述的主题。在圣言中,“四百”表示试探的状态和持续时间(1847, 2959, 2966节)。良善与真理的一切结合皆通过试探实现,故这是一种此处所表示的试探状态。良善通过试探与真理结合(参看2272, 3318节);当良善开始起主导作用时,试探便到来(4248, 4249节);主的神性本质与其人身本质的结合通过试探实现(参看1737节)。
要与真理结合的良善本身不受试探,受试探的是真理。此外,试探真理的不是良善,而是虚假和邪恶,还有错解和幻觉,以及对这些的情感,它们粘附在属世层里面的真理上。事实上,当良善经由内在途径,或经由内在理性人流入时,由感官错解和这些错解所产生的幻觉形成的属世人的观念就无法承受它的靠近,因为它们与它不一致,由此产生属世层里面的焦虑,以及试探。这些就是本章在内义上通过雅各所感受到的惧怕和愁烦,以及随后当以扫带着四百人到来时他的顺服和谦卑所描述的事。因为它们的结合无法以其它方式来实现。由此可见,“四百人”表示试探的状态;“四百”表示这种状态本身,“人”表示当良善流入属世层时,与该良善结合的理性真理。“人”表示理解力和理性层的事物(参看265, 749, 1007, 3134节)。
但这些事具有这样的性质:它们会陷入人类心智的模糊部分,原因在于,当人活在肉身时,理性层与属世层之间的区别并不明显;那些未重生的人根本看不见这种区别,甚至那些重生之人也只看到一点点,因为他们既不深入思考这个问题,也不关心它。事实上,有关人之内层事物的知识几乎被抹除了。然而,在古时,这些知识构成教会里的人当中聪明的全部。这些事在某种程度上从前面关于理性层及其流入理性层的说明,也就是说,从属世层通过理性层重生(3286, 3288节),理性层先于属世层接受真理(3368, 3671节)的解释明显可知。这些与良善一起从理性层流入属世层的真理就是与以扫一起来的那“四百人”在内义上所表示的。
3020.“那管理他所有一切的”表示属世人的职责或功能。这从“管理”,尤其“管理一切”的含义清楚可知:“管理”,尤其“管理一切”是指履行职责或发挥功能。属世人相对于理性人,或也可说,外在人相对于内在人,就像一个管家(1795节)。人里面的一切事物就像一个家庭,也就是一个家族,或换句话说,有一个人承担一家之主的责任,其他人则承担仆人的责任。理性心智本身就是作为一家之主监管一切,并通过进入属世心智的流注而按秩序排列它们,或说通过流注将秩序带入属世心智的那一位;而属世心智则是服侍并管理或执行的那一位。
属世心智不同于理性心智,并处于理性心智之下的一个较低层级,而且行事具有一定的自主性,所以相对于理性心智,它被称为“仆人,家中的老者”,是“那管理他所有一切的”。属世心智不同于理性心智,并处于一个较低层级,而且行事具有一定的自主性,这一点从它里面的事物和它所发挥的功能可以看出来。它里面的事物就是一切记忆知识或事实,因而是各种各样的一切知识或认知,简言之,就是属于外部记忆或物质记忆的一切事物,无论总体还是细节(对此,参看2471, 2480节)。属世心智还包含一切想象力;想象力是人感官的更深层面,或人的内在感官意识,在青少年时期和成年早期尤其活跃。属世心智又包含一切属世情感,而属世情感是人和野兽所共有的。这一切表明属世心智的功能是什么。
但理性心智更为内在。它所包含的知识,也就是说,属于内部记忆的一切事物,无论总体还是细节,都没有在人面前公开显明;相反,只要他活在肉身,它们是感知不到的(对此,参看2470-2474, 2489, 2490节)。一切思维能力,也就是对公平和公义,以及对真理和良善的感知也属于理性心智。此外,理性心智还拥有一切属灵情感;属灵情感才是严格意义上的人性,并将人与野兽区别开来。理性心智从它里面的这些事物流入属世心智,并激活那里的事物,用一种眼光看待它们,以这种方式进行判断、形成结论。这两种心智截然不同,这一点从以下事实很清楚地看出来:对许多人来说,属世人掌控理性人,或也可说,外在人掌控内在人;只有在那些处于仁之良善,也就是允许自己被主引导的人里面,它才不掌权,而是服侍。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